印尼燕窩採收之旅
前往印尼-燕窩採收之旅
帶著興奮的心情,飛扺印尼首都雅加達後,再驅車前往十六世紀時,強大的馬達蘭王國的根據地~中爪哇。那裡有著讓我們此行最感興趣的寶藏:許多隱藏在各個不同小鎮和鄉村的燕屋。其實絕大部份的燕屋主都非常低調,並且對他們的燕屋都持相當保護的態度。我們是因為多年來與屋主的合作關係,才有機會促成此次更深入了解燕窩生態的機會。
沿途山巒起伏,有險峻的河谷、綿延不絕的梯田和散落在田園間的小鎮人家,藍天白雲的畫布上點綴著層層相疊的梯田和悠閒的椰林風情。車行幾次穿越過人聲鼎沸的市集,車窗外視線所及偶爾會與頭繞白色布巾的當地回教學生擦身而過,濃郁的異國氛圍。大約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後,終於來到眼前的燕屋。如果不仔細看,你可能以為它是一般老舊的印尼爪哇民宅:帶點剝落的白色外牆建築物,身藏在一座座民宅之中,唯一較能引人注目的是,是那與眾不同約30公分的細長型的橫式長窗(洞),而這其實是為方便燕子飛越入屋內或外出覓時所使用的進出口。
其實這一些燕屋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了。在剛開始時可能只有數隻金絲燕築窩在屋簷下,但經年累月後不斷的繁殖後,方能漸漸的集成一間燕屋。有些人家長久下來會隨著日漸增加的燕子數量,擴增加蓋空間,給燕子棲息築窩。印尼當地人有這樣一說:能擁有燕屋的人家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不僅僅是因為燕窩本身的食補療效還有它的珍貴經濟價值。
屋燕的棲息方式
我們抵達第一家燕屋的時間其實已約傍晚5點了。突然間,耳邊繚繞回教清真寺廣播傳來祈禱的朗讀聲,整個城鎮街道也瞬間安靜了下來,但唯獨燕屋之外。因為這個時間剛好是燕子歸巢的時間,抬頭一望,數百隻燕子正盤旋在天空中準備飛入燕屋。此時屋主像是早有預期這場華麗的演出即將開始,將準備好的點心與香濃的茶飲拿出來招待正在對這個難得一件的景象讚嘆不已的我們。一小時後,天色已黑,燕子們也已陸續回到燕窩築巢休息。屋主提到金絲燕喜歡棲息在牆面厚與涼爽的環境,尤其是一些靠海邊、河岸的老房屋。隔天還有更有趣的行程等著我們,一大早我們即準備好並進入燕屋裡參觀。而大概八點左右,燕子們就紛紛飛出燕屋到臨近的森林去覓食。
一般來講,燕子都是以小昆虫為主食。屋主們並不飼養這些屋燕。很多時候燕子會飛到離牠們距離30公里或更遠的地方去覓食,如果附近的食物不夠的話。此時屋主拿出一大串鑰匙打開一道又一道的實心鐵牆門,一點都不誇張。整道牆至少有30公分厚。屋主笑著說這牆是刀槍不入的,小偷如果要進的了燕屋,那也真是有通天本事! 即使把這一大串鑰匙給我們,他有把握我們可能一天也打不開,因為機關太複雜了。
15分鐘過後,第3道機關門終於打開了。突然間一股嗆鼻類似的味道直撲而來,而見到強光入內的晚起的幾隻燕子也趁機飛出。我們穿上屋主之前叮嚀的便鞋,進入極度黑暗的燕屋。屋外的強光透過細長型的橫式長窗,直射屋內提供了局部的光源。踏進燕屋的第一步,就覺得地上有點濕軟,原來是鋪上釉黑的沙石。抬頭一看,是一整排的木條陳列著零星燕窩巢。有幾盞燕窩上方還棲息著一、二隻燕子。屋主解釋有些燕子正在孵蛋,有些燕子在餵食幼鳥。初生的幼燕通常要經過45至50天後才會飛走。
附築在木條上的燕窩巢有一半是草燕(swallowbird)-有百分之九十的巢是以草與泥巴築成,此燕種並不是雨燕科的金絲燕。另一半是可食用的燕窩,由雨燕科金絲燕(SwiftletBird)築成,它的體積只有9到10公分大約是草燕的一半。它的燕巢是由公燕與母燕每天一條唾液,經大約45天所築成。當然燕窩裡面還是會有夾雜一些羽毛或細沙,但燕盞的構成絕大部份還是唾液。我們爬上樓梯仔細看一盞盞燕巢,發現了有一些巢裡面有存放著2顆蛋。屋主告訴我們金絲燕每次都下2顆蛋。在採收燕窩之前,他們會確認裡面是否有蛋且會等這些蛋孵出,待小鳥飛走後才會採收。
燕窩的保育&洞燕與屋燕的差別
其實燕窩保育問題常不時被提出,並食用燕窩可能會對雨燕科的金絲燕會有影響的議題也一直被關切。在過去十幾年來,盛產燕窩的東南亞國家都陸續提出保護金絲燕的計劃,並嚴格限制燕窩採收的數量。尤其是築巢在山洞穴裡的洞燕,因為在採收過程上極度困難,採收人員會不時的把燕巢裡的蛋弄破,使得燕子繁殖的數量日易減少,或採收時沒有特別注意到燕窩理是否還有幼燕。
但屋燕則比較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在採收上比較容易,且屋主也希望這些燕子可以順利繁殖,將來可築多些燕窩。其實燕子築巢後就會棄巢且不再利用了,這些燕窩是用來孵育幼燕的而不是用來住的,他們以後會再築新的燕巢。所以我們採買的燕窩大多以屋燕為主。其實屋燕窩與洞燕窩的營養價質及成份並無不一樣,只是口感比較不同,洞燕吃起來比較有彈性,燉煮時間比較久且價格要貴上許多。所以我們會推薦食用屋燕,它的口感則比較軟滑。
過於潔白的燕窩可能是假燕窩
仔細看這些燕窩,大多數呈白灰黃的顏色,少數則呈黃色或紅褐色,屋主說那是因為採收時間的關係,燕盞放置越久顏色會越深,黃色的燕窩大多已放置超過5個月,因為燕窩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質,一旦接觸到空氣中的礦物質久後,顏色就會慢慢的變深…傳說血燕是因為燕子在築燕過程中過於勞累吐血所築成之說法其實是誤解。有些市面上販售的燕窩如果太潔白的話,它則很可能是有經過漂白過的。處理燕窩的過程
隔天我們接著拜訪合作伙伴的洗燕工紡。剛採收下來的燕窩我們稱它為原燕,它需要經過多道人工清洗過程後才能食用:首先要將原燕稍微泡水使其溼軟,之後再用細尖的夾子將摻雜在上面的羽毛與雜質剃除挑淨。我們發現雇用的工作女孩都蠻年輕的,因為挑撿燕窩須要有非常好的眼力與耐心。平均來說,一個具經驗的工作人員每天只能挑淨7-8片燕窩。在挑的過程中,如果有些含太多羽毛或雜質的燕窩無法成盞型,此時就會被歸類成燕條或燕碎,最後燕盞會以它的大小與厚度來分等級,之後再放在籃子裡自然的風乾,最後的成品就可運送到台灣。
三天下來的燕窩之旅,讓我們解開燕窩的神祕面紗,也希望藉由這次的燕窩採收實錄,讓您更瞭解燕窩-擁有歷史淵源和眾多老饕行家推薦的養生美顏極品!
延伸閱讀: